close

  古道
  拉穆群島的中國船員後裔
  9月的肯尼亞,空氣乾燥,溫度宜人,馬賽馬拉大草原上的動物剛剛完成了一年一度的大遷徙。你也許不知道,數百年前甚至更久遠的年代,這些動物甚至遠渡重洋到達中國。而承載它們的,正是從肯尼亞到中國長達7500海裡的航程。
  非洲動物明朝已受追捧
  走進內羅畢國家博物館,可以看到幾隻紋飾精美的瓷盤,還有一把頗像中國平安鎖的物件。博物館一位工作人員很篤定地告訴我們:“我覺得它們肯定來自中國。”
  博物館館長Simon先生笑了笑說,這幾件文物是不是來自中國現在還無定論,但在蒙巴薩和拉穆(均為肯尼亞港口)的博物館里,的確藏有附近出土的中國瓷器。Simon介紹,在無法追溯具體年代的時期,肯尼亞已經與中國、羅馬、希腊以及不少阿拉伯國家展開海上貿易。
  史料記載,1413年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曾首次繞過阿拉伯半島,到達東非麻林(今肯尼亞馬林迪);此後1417年和1421年的兩下西洋,也到過麻林、幔八薩(今肯尼亞蒙巴薩)等地。這是目前可以找到的較早的中國與肯尼亞的直接聯繫。據中國駐肯尼亞大使劉顯法介紹,肯尼亞甚至還有麻林國王1415年去往中國客死泉州的傳說。
  與中國帶來瓷器不同,肯尼亞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水果、金屬、木雕等,最有特色的商品當屬非洲特有的動物。就在鄭和船隊到訪肯尼亞時,馬林迪的海上貿易繁榮程度達到了最高峰,諸如長頸鹿、斑馬、大羚羊、鴕鳥這些當時中國人聞所未聞的動物輾轉到了中國,並受到追捧。長頸鹿被當作傳說中的瑞獸麒麟,斑馬被當成天馬,大羚羊被視為祥鹿,鴕鳥則因為像駱駝一樣高大,才有了“鴕鳥”之名。
  由於路途遙遠,肯尼亞與中國的直接聯繫畢竟有限,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印度人在其中充當了接力、轉口的角色。一個典型的例子可以看出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中間商對肯尼亞的重大影響:肯尼亞的本地語言是斯瓦西里語,這是一種融合了阿拉伯語、班圖語(原住民語言)、興都語(即印度語)以及波斯語的獨特語言,而“斯瓦西里”一詞來源於阿拉伯語,有“來自海岸”之意。
  水下考古發現中肯交往證據
  由於行程受限,此行我們未能去到蒙巴薩和拉穆,但肯尼亞華人華僑聯合會副會長高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在拉穆群島的西尤村,有一個肯尼亞女孩自稱是中國船員、甚至可能是鄭和船隊船員的後裔,目前在南京中醫葯大學讀研究生。回國後,我們輾轉找到了她。
  這個肯尼亞女孩如今有一個中文名字:夏瑞馥。她告訴我們,從小她的外婆就跟她講一個故事:很久以前,有兩艘來自中國的遠洋船在帕泰島遭遇海難,一些幸存者上島定居,由於無法回到中國,他們與當地女子結婚,生兒育女。“外婆告訴我,我是中國人的後裔,讓我不要忘記。”
  其實,1994年美國專欄作家雷瓦西走訪鄭和航線來到肯尼亞時,就有當地人告訴她,自己是古代中國船員留在肯尼亞帕泰島的後裔。1999年,《紐約時報》記者探訪帕泰島並提出推想:這些自稱有中國血統的人,很可能是鄭和船隊船員的後裔。
  夏瑞馥也為我們一一介紹了自己是“中國人”的證據:“我們家有客人上門奉茶的習慣,就跟中國人一樣;我們村裡也傳下一些瓷器,我家至今還留著一隻祖先傳下來的瓷碗;而且我們的長相和當地人也不一樣,比如我們個子比較小、眼睛比較小、頭髮也不捲”。
  正是那份與中國牽扯不斷的聯繫,讓夏瑞馥來到了中國,並學起了中醫。中肯兩國對這段歷史的好奇也促成了2010年兩國對拉穆群島、馬林迪附近水域開展聯合水下考古。
  根據2013年底水下考古隊在馬林迪公佈的考古成果,為期三年的考古發掘出土了少量中國瓷器和一些中國古代物件,證實了中肯兩國關係的源遠流長。而就在我們採訪期間,Simon先生接到通知,新一期的中肯聯合水下考古即將展開。也許不久,又會有新的證據“浮”出水面。
  新途
  蒙內鐵路助海絲向內陸延伸
  9月14日,正趕上肯尼亞最受歡迎的本土球隊Gor-Mahia的一場比賽,位於首都內羅畢東北部的肯尼亞Moi國際體育中心周圍,穿著鮮艷球衣的球迷燦爛得像是東非高原上的陽光。體育場旁邊的Thika高速公路上,一輛輛大巴正源源不斷地將球迷送過來。車窗打開,一支支類似南非世界杯“嗚嗚祖拉”的喇叭伸出,喧鬧的聲音一下子讓人興奮起來。
  中國作為肯尼亞最大的直接投資來源國,基礎設施是投資重點。中國援建的Moi國際體育中心在肯尼亞就像Gor-Mahia隊一樣深得民心,Thika路更是有一個動聽的名字:中國路。即將開工的蒙內鐵路則成為如今當地最受關註的“中國明星”。蒙內鐵路建設總承包商——中國路橋公司肯尼亞辦事處副總經理熊世伶說,從肯尼亞最大港口蒙巴薩到內羅畢的蒙內鐵路,正可看作海上絲綢之路從海洋向非洲內陸的延伸。
  “一路富七國”的蒙內鐵路
  沿著雙向12車道的“中國路”向東北方向行駛約半小時,即可到達蒙內鐵路項目總經理部。
  一個製作精細的巨大沙盤占據項目部顯要位置。上前一看,一條蜿蜒的鐵軌貫穿整個沙盤,一頭是標誌有肯雅塔國際會議中心的內羅畢,一頭則連著裝飾有碼頭泊位的蒙巴薩港,其間經過Tsavo國家公園和大大小小的站點。
  蒙內鐵路項目總經理部對外聯絡部副總經理李聚廣介紹,蒙內鐵路全長471.65公里,總投資38.04億美元,是肯尼亞建國以來最大的項目。目前,蒙內鐵路已經完成了開工前的準備工作,中方人員600人和當地人員3000人已進場展開臨建工作,設備和機械均已到位。
  一個細節可以說明蒙內鐵路的重要性。
  今年5月11日,李克強總理訪問肯尼亞期間,和肯尼亞、南蘇丹、烏干達、盧旺達四國總統以及布隆迪、剛果(金)兩國總統特使,共同見證了蒙內鐵路融資協議的簽署。
  一條全程在肯尼亞境內鐵路的協議簽署,為何會出動多國元首?
  打開非洲地圖可以發現,肯尼亞位於非洲東部,周邊毗鄰坦桑尼亞、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南蘇丹和剛果(金)等國,蒙巴薩恰恰是整個東非最重要的港口,內羅畢又是東非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此,蒙內鐵路實際上也將承擔起上述各國的貨運任務。
  “一路富七國”,劉顯法如此形容蒙內鐵路。百年以前,蒙巴薩和內羅畢間曾建有一條米軌鐵路,並一路延伸到烏干達,由於年久失修,目前已嚴重老化,僅蒙內間行車就需耗時18小時。蒙內鐵路建成後,兩地通行時間將縮短至6個小時,直接推動物流成本下降40%。
  根據東非各國的鐵路網規劃,未來蒙內鐵路還將向烏干達延伸,併在烏干達兵分兩路:一路向北到達南蘇丹;一路向南到達盧旺達,經布隆迪最終到達坦桑尼亞。也就是說,蒙內鐵路不僅是東非鐵路網的咽喉,也標志著東非鐵路網建設的啟動。
  中肯合作是一次雙贏機會
  蒙內鐵路起點蒙巴薩港附近,到處可以聽到“china sea(瓷器海岸、中國海岸)”的說法。而在大航海時代歐洲人率先到達的非洲西岸,則有“黃金海岸”“象牙海岸”“奴隸海岸”的別稱。劉顯法留意到了這個有意思的細節:“黃金海岸等背後的語義是掠奪資源,而中國古人通過貿易送來了瓷器,這反映中國人是友好和平的。”
  就像當年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送來瓷器,如今中國已是肯尼亞第二大貿易伙伴國,肯尼亞日常需要的建材、五金、交電、汽配、電子、服裝等產品很多都從中國進口。高瑋介紹,這些產品中,廣東製造占了很大比例,“每年我們都會組織肯尼亞商團參加廣交會,從我經手的數據來看,大約80%的產品都是在廣東採購的”。
  中國更是肯尼亞最大的直接投資來源國。類似蒙內鐵路、Thika路這樣的項目如今越來越多,併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以蒙內鐵路為例,它的建設將保證40%的“當地元素”,如部分施工分包給當地工程商,大量原材料取自當地,創造近3萬個工作崗位和培訓大量技術工人,同時推動GDP增長1.5%。
  新華社非洲總分社的司機mocio談起中國時,拿殖民肯尼亞多年的英國作對比:英國人在這裡這麼多年,幾乎什麼都沒有留下,卻帶走了大量資源;而中國人在肯尼亞修了公路、機場、樓房、鐵路,“留下多少東西啊”。他說,中國援建的Moi國際體育中心登上了肯尼亞20先令紙幣,“中國路”登上中肯建交40周年紀念郵票,這些都是中肯關係最好的證明。
  實際上,對中國來說,與肯尼亞成為全面合作伙伴關係也是一次雙贏的機會。
  蒙內鐵路的建設採用的是中國國鐵Ⅰ級標準,熊世伶說,這不僅標志著中國技術、中國標準的出口,也將全方位帶動中國鐵路產業鏈走出國門。談及中國工程商近年在肯尼亞的“轉型升級”時,他說:“Moi國際體育中心單純是一個援建項目;Thika路則是世界銀行出資,我們承建;到了蒙內鐵路,我們成為了‘總承包’,這頂‘帽子’背後,是從標準、設計、融資,到採購、施工、管理的整個鏈條。中國與肯尼亞的合作越來越深入,企業也從中得益,贏得了發展”。
  如今,更是有不少私營企業家瞄準肯尼亞這個新興市場,並來此興辦實業。正如肯尼亞外交和國際貿易部新聞司司長Limo先生所說,中國企業在肯尼亞興辦實業特別是製造業,這不僅是肯尼亞所希望的,對中國企業來說,更可以通過肯尼亞輻射東非——一個約1.5億人口的巨大市場。
  口述
  中國駐肯尼亞大使劉顯法:
  中肯合作經貿和文化兩個輪子一起轉
  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中,肯尼亞的戰略地位毋庸置疑。中國駐肯尼亞大使劉顯法接受專訪,暢談未來中肯兩國全方位合作的前景。
  南方日報:中肯兩國的經貿往來情況如何?
  劉顯法:兩國經貿往來發展得非常快,現在我們已經成為肯尼亞最大的直接投資來源國,也是肯尼亞第二大貿易伙伴。
  特別是去年,肯雅塔總統訪華,和習近平主席一同決定把中肯關係提升為全面合作伙伴關係。今年李克強總理首次非洲之行也把肯尼亞作為收官之站,並和東非六國的國家領導人一同見證了蒙內鐵路融資協議的簽署,並見證了其他近20項合作協議和諒解備忘錄的簽署。這就標志著中肯的經貿合作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在這些合作協議中,包括有航空、金融、農業等領域的合作,是一個全方位的合作。比如農業方面,肯雅塔總統對我們的水稻技術高度贊賞,所以我們也已經考慮在這裡建設一個水稻研究所,把中國水稻技術傳播過來。
  特別是蒙內鐵路,它對整個東非地區甚至中部非洲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意義。我有一個通俗的說法,叫“一路富七國”,這還僅僅是蒙巴薩到內羅畢這一小段。後續我們還將與沿線國家繼續商談怎樣推進這條鐵路繼續延伸。我相信這條鐵路一定會造福周邊國家的人民。
  另外,像四達時代等企業在非洲的發展也讓我們體會到,經貿和文化合作是相互促進的,實際上經貿合作承載著文化傳播,文化同時又為經貿合作提供強勁動力。我們會讓經貿和文化這兩個輪子一起轉,不斷把中肯關係推向新的高度。
  南方日報:中國企業和華人在肯尼亞的發展情況如何?
  劉顯法:目前規模比較大的中資或華人企業在這裡將近有100家,包括有一些很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企業,比如路橋、中水電、武夷集團,還有來自廣東的華為、中興等。
  南方日報:您對未來中肯兩國的合作交流有什麼期望?
  劉顯法:我覺得中肯合作的潛力非常大。比如旅游業,肯尼亞是一個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有很多很好的東西是中國需要的。我們常說,肯尼亞是飄香的國度,說的是肯尼亞最具盛名的三個產品:這裡的紅茶世界第一,咖啡也非常好,還有鮮花。肯尼亞生產了全球1/4的鮮花。
  對肯尼亞,我們除了會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還將推進肯尼亞產業園的建設,把中國的發展經驗和肯尼亞人民分享,相信未來在產業園的建設和合作上將有很大潛力。
  名片
  “媳婦”的非洲時代
  走在肯尼亞街頭,不管是孩童、保安,還是服務員、商人,見到來自中國的我們,脫口而出的常常是中文的“你好”。問及從哪學的中文,不少人告訴我們是看中國電視劇學的。而最近在肯尼亞最火的一部電視劇,是由海清主演的《媳婦的美好時代》。
  把“媳婦”帶到非洲的正是四達時代集團,這是一家總部在北京、主營數字電視業務的公司。四達肯尼亞泛非公司CEO李衛中告訴我們,目前,四達時代已在20多個非洲國家註冊成立公司,並已在11個國家開始運營,用戶數已經超過400萬,其中肯尼亞有超過30萬用戶。在包括肯尼亞在內的10個國家,四達時代都是當地用戶最多的數字電視運營商。
  與四達時代一同落地的,還有大量中文頻道。我們在四達肯尼亞泛非公司看到,目前四達時代的數字電視包括有17個中文頻道,如中央電視臺、浙江衛視、湖南衛視、東方衛視、鳳凰衛視、TVB等,其中2個是四達的自辦頻道,包括有一個中國功夫頻道。
  李衛中說,由於非洲本地出產的電視劇製作水平不高,劇情往往比較簡單,且多是短劇,因此中國的電視劇在當地特別風靡。像《媳婦的美好時代》《奮鬥》《木府風雲》這樣的電視劇,或譯製成斯瓦西里語,或直接配上字幕,幾乎都能在當地熱播。
  四達肯尼亞泛非公司員工Calon小姐就是一個中國電視劇迷,她甚至叫得出海清、文章等中國演員的名字。她告訴我們,中國電視劇往往是現實題材,比如《媳婦的美好時代》中的家庭關係,《奮鬥》中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拼的故事,都讓她很有共鳴,所以她經常會跟家人、朋友一起收看。
  隨著這些電視劇的熱播,學習中文如今也成為肯尼亞的一熱。除了跟著電視劇學習“你好”“謝謝”這些簡單的會話,近兩年肯尼亞部分高中和私立學校也開始開設中文課。已開設中文課程的內羅畢Bondeni學校校長說,因為中肯兩國的交往和聯繫越來越多,願意學習中文的人也越來越多。
  數讀
  ●2013年中肯雙邊貿易額32.7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中方出口額32.2億美元,同比增長15.4%;中方進口額0.5億美元,同比增長1%。中方主要出口機電、紡織服裝、高新技術產品等,進口紅茶、咖啡、堅果等農產品。
  ●2013年中國公民首站赴肯旅游人數達2.4萬人次,同比增長6.3%。2005年肯尼亞航空公司開通內羅畢至廣州的直航。
  南方日報海絲採訪組
  本版主筆 盧軼
  繪圖 陳健珊
  (實習生溫柔對此文亦有貢獻)
  總指揮:莫高義 張東明 王更輝 總策劃:王垂林 總統籌:郭亦樂 郎國華 陳志 張翼飛 執行:謝思佳 盧軼 金強 羅彥軍  (原標題:海上名粵·出海古道(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w68rwqya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